股票加杠杆怎么加-手机股票怎么开户啊交易-【东方资本】,配资公司官网打不开怎么办,如何开股票交易账户,股票今天买明天卖能赚到钱吗

EN

深圳特區報:下一代碳纖維“無人區”出現深圳人身影

時間:2021-04-09

烯灣科技

第三屆國際復合材料展上,工作人員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左)介紹烯灣科技碳納米管材料。(受訪者供圖) 

       ■ 本文原載于2021年4月8日深圳特區報A03版 記者:周雨萌 

      2015年夏天,在美國特拉華大學做研究員的鄧飛打通了遠在深圳的高中同學、深圳領耀東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章勝華的電話。“第一根可量產的碳納米管纖維做出來了,我要回國。”這一天距離鄧飛第一次在實驗室研究碳納米管纖維剛好滿三年。

      四個月后,鄧飛辭去了特拉華大學的職務,回到深圳與同樣辭職的章勝華攜手籌辦企業。2016年6月,烯灣科技誕生。由此,深圳有了全球第一家量產和銷售“下一代碳纖維”材料的企業。 

踏入下一代碳纖維研究領域的“無人區” 

      碳纖維具有質量輕、強度高、彈性模量高的特點,被廣泛用于制造航空器機體及軍事等領域,被譽為21世紀的“黑色黃金”。在這一領域,日本深耕了100多年,中國只做了30年。

       “我國在碳纖維領域一直難有大的突破,不勻率高、毛絲多,力學性能也上不去,無法制備航空航天結構材料。”已故中國材料科學之父師昌緒曾這樣說。

       “碳纖維有點像玻璃,慢慢拉可以抗壓;但如果撞擊,容易碎。”鄧飛說,全球同行一直在尋求解決方案。 

      鄧飛研究的碳納米管纖維復合材料,既具備碳纖維的高強度等特性,又解決了“脆”的問題,被產業界和學術界公認為“下一代的碳纖維”。

      2003年,在日本東京大學讀研的鄧飛夢想著在碳材料領域學有所成、報效祖國。“但日本不允許中國籍學生從事碳纖維專業學習,在導師的指引下,便進入了碳纖維的下一代研究領域——碳納米管材料專業。這是碳纖維研究領域的‘無人區’,連導師也沒涉足過。“就這樣,鄧飛成了當年東京大學唯一從事碳納米管材料專業研究的學生。 

烯灣科技

原國際復合材料大會主席、東京大學教授武田展雄(左一),烯灣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鄧飛(左二) 

潛心研制出可量產碳納米管纖維 

      鄧飛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空白的研究領域。“沒有老師幫忙,沒有文獻參考。”鄧飛告訴記者,博士期間,他深入碳納米管材料的研究,把自己關在實驗室三個月,沒日沒夜地查閱資料,終于找到了攻關的突破口。

       “他們不讓我做碳纖維材料,那我去研究一個性能高于碳纖維的材料,再把它量產出來。“鄧飛自研了一臺原位觀察納米管材料的檢測平臺裝置,能在顯微鏡下觀測到動態中的納米結構。通過這套裝備和反復實驗,他發現,原來碳納米管材料的斷裂與碳納米管之間的力傳遞效力有關。

      源頭找到了,馬上就開干。從2012年開始,鄧飛在特拉華大學任職期間,白天做研究員,晚上回實驗室進行碳納米管材料研究。“每天都很困難,每天都在解決困難,每天都覺得這個實驗可能永遠不會成功。”鄧飛感慨道。成果誕生前的三個月,鄧飛感到研究進入某種良性模式。“就像盲人在摸索出口,慢慢摸到了門把手。”三年的堅持不懈,他終于研發出可量產的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鄧飛也成為了該領域頂級專家。 

      根據已通過期刊公布的性能檢測數據,與目前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研究團隊做的碳納米管纖維相比,在兩個最關鍵的指標強度和楊氏模量上,鄧飛研發的指標數據都遙遙領先,性能達到甚至優于目前最先進的T800H、S碳纖維,斷裂應變性能是其5倍。 

烯灣科技

鄧飛展示烯灣碳納米管纖維產品 

全球率先實現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

       “成功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給章勝華打電話,我要把技術在中國產業化落地。”鄧飛說,碳納米管纖維適用于一些對材料性能要求更高的高新技術領域,如航空航天、汽車、新能源電池正負極材料、船舶制造、風能發電等,其制備成本甚至不到碳纖維材料的10%。

       “凡是碳纖維在力學性能上能夠應用的場景,碳納米管纖維都能實現,同時彌補其斷裂應變性能的不足。”鄧飛說,為了早日實現量產目標,2017年,鄧飛組建了一支囊括美國、日本、中國三地科學家的技術團隊。 

      烯灣科技的量產設備也是自主研發設計的。2017年,鄧飛帶領團隊找遍全日本的廠商才把完整的設備做出來;2018年上半年,終于在深圳實現碳納米管纖維原絲量產,逐漸建立了七條設備生產線。“目前,深圳已可實現5噸的年產量。”鄧飛說。 

      由此,烯灣科技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碳納米管力學性能產業化應用的團隊,在目前全球不足20個團隊中,烯灣科技的纖維力學性能最佳且可產業化。鄧飛說,20年后人類將進入到碳材料時代。作為基礎材料,碳材料的市場空間巨大,有著不可估量的市場規模。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碳納米管纖維能成為國際標準。也許那時,行業內人士會驕傲地說,我要到深圳做碳納米管纖維去了。”談及未來,鄧飛信心滿滿。 

記者觀察 

      材料科學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科學,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至關重要。 

      在與烯灣科技的兩位創始人采訪中,筆者仿佛看到了中國在碳基礎材料領域后發制人的曙光。面對我國在碳纖維領域起步晚、底子薄、回報周期長等現狀,他們另辟蹊徑,踏入了被稱為“下一代碳纖維”領域的無人區,并與歐美日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下一代碳纖維”材料的王者,烯灣科技或許就是極具競爭力的候選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