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材料先行。
據第一財經資料顯示,截止至7月2日,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創板申報企業有141家,其中與新材料相關的企業超過40家。按產業門類可劃分入新材料、并且主營業務也是新材料的企業有12家。其中,天宜上佳已過會,有望成為科創板首家新材料企業。
相關專家指出,比較成熟的、市場規模相對比較大的新材料細分領域都是資本市場所看重的,投資的三大重點領域主要在于:
1、鋰電池材料;
2、芯片、集成電路相關的電子材料和電子化學品;
3、高性能材料和高性能纖維。
01 新材料細分領域發展迅猛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以固態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等,其發展與突破都離不開新材料的研發。新材料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從基礎性、支撐性向顛覆性、引領性轉變。
據統計,新材料產業的規?,F在約為1.5萬億美元,近10萬億元;中國占據近1/4的市場份額,中國新材料產業規?,F在在2萬億元-3萬億元。中金公司化工材料行業首席分析師李璇預計,2020年,中國的新材料行業將達到近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目前,新材料品種眾多,鋰電池、電子化學品、石墨烯、3D打印、超導、芯片半導體、碳纖維等領域則最受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新材料細分領域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有望在未來催生出千億級市場空間。
根據市場來看,中國的芯片、半導體等電子材料主要還是依賴進口,達到85%以上。國內對于電子化學品的細分板塊研究已經有了顯著的效果,預估能夠在未來三至五年內較快實現突破。同時,在高性能纖維、碳纖維、3D打印、石墨烯等細分領域,可能尚需要時間發展。
02 估值弱化盈利指標關注市銷率
專家分析,相對來說,新材料企業在申請科創板時有著極大優勢,在估值方面將會更多的關注市銷率,包括市凈率、市值與研發投入比,相對弱化盈利指標,更加傾向于關注企業的長期成長能力。一方面要關注其收入規模和它的成長性,另一方面要看到未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的指標,例如客戶結構。
在二級市場的投資方向上,李璇表示,“比較傾向于投資在相對成熟的板塊,比如新能源、鋰電池材料、電子化學品包括高性能的纖維這三大板塊”。
“在一級市場包括科創板,我們認為方向性可能會比盈利更加重要“,李璇補充道,“相對細分方向小或更垂直,但其成長性、市場地位、研發能力能夠得到下游客戶認可的話,這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標的。這可能更多需要自下而上找到細分行業的冠軍或者是龍頭企業做相關投資。”
新材料在線梳理了科創板受理的部分新材料企業,對多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進行了整理。